地底鎮水神獸 - 防洪閘
近年因為氣候變化,影響香港位於西北太平洋嘅風暴,不論係次數、強度都有上升趨勢
甚至 12 月都有熱帶氣旋在菲律賓附近形成,而「十號風球」出現嘅次數變成每隔幾年就一次
喺 2012 年底,颶風珊迪吹襲美國東岸和紐約,令當地逾百年歷史,規模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地鐵系統,遭洪水淹浸,變成地下水庫;
而在2001年,颱風納莉帶來的雨水,就曾經從四方八面,湧進台北捷運的行車管道、車廠和控制室,令市中心的路段曾暫停3個月之久,全綫服務到翌年才恢復正常
二次大戰期間,倫敦交通局(London Transport,現 Trasnport for London)擔心德軍炸彈落在泰晤士河後,會將五條過河的地鐵隧道炸成大水渠,令河水灌入倫敦地底,催毀當時仍在戰火下肩負帝都運輸,和提供防空洞重任的倫敦地鐵
於是就設計出「防洪閘(Floodgate)」,在最壞的情況下只需壯士斷臂,放棄穿越泰晤士河的服務,也不致釀成災難。
最後,長達57夜的空襲中,一條在查令十字(Charing Cross)的調頭隧道逃不出炸彈陣。防洪閘發揮效用,救番唔少避難者嘅性命,讓這個在戰火下唯一能運載乘客、食物、軍輸品、政要的鐵路系統得以延續
師承倫敦的香港地鐵網絡,早在興建時已於車廠、過海隧道、車站和行人隧道(例如是尖東站這類大型隧道系統)裝設防洪閘,免受水浸威脅
香港就幸好一次都未用過,不過都會定期測試,以防萬一
上面片段中防洪閘,位於西隧九龍通風大樓,以電動操作,2分鐘內就能完全降下,用作保護機場鐵路。而防洪閘關上前,訊號系統就會切斷附近的行車訊號,阻止列車駛近
而較高水浸風險、連接車站的行人隧道均裝有手動防洪閘,讓車站職員在必要時關上,避免相鄰建築物水浸後,雨水再湧入車站損壞鐵路設施
其他車站一般就會喺有需要時,於出口裝設防洪板,保持出口開啟嘅同時,減少進入大堂嘅雨水,但遇上街道排水渠管阻塞,或出現「天災級」異常降雨量嘅話,車站及其出口就有可能喺有需要時關閉,確保員工、商戶同乘客安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