屯馬綫中國製列車

MTR Service Update
5 min readMar 7, 2020

--

「沙田至中環綫」第一期涵蓋現時 馬鞍山綫 烏溪沙 至 大圍 各站、顯徑 至 九龍東、何文田的新建部分,以及 紅磡 至 屯門 屬西鐵綫的各個車站,其服務名稱是為「屯馬綫」

屯馬綫

屯馬綫全長 56 公里,有 26 個車站,將成為港鐵網絡中最長的行車綫,並需要 65 組列車方能應付繁忙時間所需

港鐵車隊

當中 48 組為全面重組後的「IKK 列車」,17 組則為新購置的「屯馬綫中國製列車」

「屯馬綫中國製列車」的合約於 2013 年 12 月批出,並由中國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,即現稱「中國中車」奪得。

合約的基本部分要求廠方供應 14 組列車,而前述「沙田至中環綫」第一期由公共財政全資興建,因此合約亦包括不影響項目開支的「購買權」(purchasing options),在此購買權下,最終廠方同意供應多三列列車

新車在 2016 年年中運抵本港,於 2017 年 2 月起在馬鞍山綫作「影子測試」(Shadow Running),來模擬日常操作。

由於每列「東西綫列車」均固定有八卡車廂,因此會先服務馬鞍山綫的乘客,避免他們在八卡車開出後,要來回近百米的距離,返回四卡列車的排隊位置,做成混亂。

新車運抵八鄉車廠

而且,自馬鞍山綫於 2016 年 11 月中改用全新停新位置後,不少乘客為求自己方便,而未有按指示到不同車廂候車,令四卡列車抵站後時常不能準時開出,影響全綫列車。因此亦有需要盡快在馬鞍山綫提供更多八卡列車。

除了「動態路綫圖」、「通道端螢幕」及 高清車廂電視 之外,「東西綫列車」的車廂會融入「鐵路願景」計劃的元素,帶來全新的車廂設施。

當中包括聽取乘客的意見後,而安排的全新防滑座椅。座椅由法國設計所設計,能減少生產時所需物料,座墊亦有半桶型的防滑設計,亦可以清楚標明座位的數目,免卻滋擾。

雖然車門與車門的距離依舊,不過每道車門間的座位,則由四個減為三個,目的是騰出在車門邊的空間,避免站於車門兩旁扶手、挨靠玻璃的乘客阻礙車門通道,減低乘客上落車的效率。

此外,左、右兩邊車門之間,與 2009 年投入服務的輕鐵「第四期列車」一樣,亦不設任何扶手柱,讓乘客自然走到車廂裡面的位置,不會因少數乘客「圍爐取暖」只顧圍繞一條扶手,影響眾人進出車廂的秩序。

取而代之,兩邊車窗中間便有「欖型扶手」 及 大量倫敦地下鐵式扶手環,以盡量容納乘客。

「東西綫列車」駕駛室

誠然,「東西綫列車」將來仍只會佔「沙田至中環綫」第一期車隊的少數,所以新車的機能會盡量仿似現時的「IKK 列車」,以便職員操作及處理事故,所以駕駛室除了跟隨「沙田至中環綫」第一期的標準,使用法國的 Seltrac 車載訊號系統外,其他設備的配置亦會與現有列車十分相似,車廂尺寸更是完全一樣。

至於有需要乘客登上「東西綫列車」時,只需按照現有的指示,到第三 / 第六卡的「多用途空間」即可。

考慮到「沙田至中環綫」第一期行車距離長,而晚間可以讓工作隊於路軌上巡邏的時間,卻要同其他行車綫看齊。

每列「東西綫列車」的車軸都有溫度感應元件,防止軸廂過熱變型,當中三列新車更裝有「光學路軌探傷裝置」(On Board Rail Inspection System),可以即時檢查出有細如頭髮絲的裂縫,讓維修人員即時跟進問題。

--

--

MTR Service Update

影子的鐵路公司溝通渠道,目的為示範公共事業之應有水準 A shadow digital medi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the railway operator to demonstrating an expected performance of public bod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