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廂載客情況顯示
隨屯馬綫喺 2021 年 6 月底全綫貫通,沿途各站 54 個月台嘅資訊螢幕,都加咗「車廂載客情況顯示」 🖥
近年喺荷蘭、日本、台灣、新加坡都有類似嘅科技,鼓勵月台嘅候車乘客,唔好不斷喺幾個較受歡迎嘅車門前排隊;而可以喺列車埋站前,先去較少人嘅位置,盡快上到車抵達目的地 👥 ↔️
而早於 1999 年,香港嘅列車會因應車廂避震氣袋受壓後,氣袋伸縮嘅情況,由感應器估算出大約載客量情況,再顯示喺駕駛室嘅電腦螢幕,供車長參考
但例如喺機場快綫嘅運作運境,大部分乘客都會帶埋行李搭車,行李重量亦各有不同,透過載重數字嚟判斷車廂餘下多少企位、坐位,明顯唔可行 🧳 🔢
於是喺 2015 年,一列港島綫列車上面就開始試行,於車門通道頂部,安裝 80 個由德國公司 INIT Group 製造嘅熱能掃描器,結果顯示「數人頭」嘅準確度高達 99%,但由於掃描器造型睇落好似攝影鏡頭,考慮到之後嘅社會情況,試驗需要告一段落,但就為日後揀選唔同技術,提供咗寶貴嘅經驗
目前屯馬綫嘅「車廂載客情況顯示」,則回歸到量度載重數字嘅方式,每當列車喺上一站開車後一段時間,發射器會將數字傳送到下一個月台嘅資訊螢幕
而容許乘客携帶多件行李上落車,係機場快綫服務嘅一部分,所以佢地嘅車廂內則會安裝新嘅分析儀器,掃描車廂空間嘅佔用情況,從而得出邊卡車會有較多空位
香港已經步入 #智慧出行 嘅年代,唔同嘅科技會喺乘客開始行程前、行程途中、準備離開車站時,利用「大數據」提供各種資料,由細緻位開始令每程車逐漸變得「暢順.自助.不求人」💨📱